在今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下班后和朋友聚餐,吃点小菜、喝点酒已经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在现代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然而,如果我们把目光转向70年代,那时的“下馆子”却是一种奢侈享受。
那时,物资匮乏,国家实施计划经济,普通人的收入大多用于维持日常生活,工资并不多。如果偶尔能剩下一点钱,大家通常会把它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因此,除非有特殊的庆祝事件,比如结婚或生孩子,否则很少有人会选择去饭店就餐。
如今,去外面吃顿饭动辄花费几百块,但在那个物资紧缺的年代,2块钱相当于两天的工资,那时候我们能用这笔钱买些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那个年代的物价和居民的收入情况。
展开剩余83%70年代,我国城乡发展不均,饭店几乎集中在城市,而当时城市工人的月收入大约是30元左右。2元钱是两天的工薪,看起来不多,但对于当时的工人来说,养家糊口已经非常困难。一个工人要养活一家人,很多时候30元的工资根本不够家里人吃饱。而如果家庭成员少,或许还能有些余钱储备。
当时,1斤大米价格大约为1毛钱,白面也差不多。北方的家庭通常以杂面和杂粮为主,玉米面、杂粮等是常见主食,玉米饼算得上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一顿饭能吃上白白的大馒头,那可算得上是一种奢侈了。
蔬菜的价格一般在1毛钱左右,交通不便,南北方沟通少,大家大多只能吃当地当季的蔬菜。北方的主流蔬菜包括白菜、萝卜、南瓜和茄子。叶类蔬菜比较少见,冬季常常是以根茎类为主。红薯也是那个时代的美味,烤红薯与咸菜是许多人记忆中的美好味道。
肉类相对昂贵,猪肉按档次分为0.9、0.8、0.7元每斤。鸡蛋的价格也不便宜,约为每个5毛至1元之间。而且当时不仅要钱,许多商品还需要凭票购买。即使有钱,也受限于每月的粮票配额。
谈到饭店的菜肴,70年代的饭店通常是国营餐厅,菜品简单且花样不多。不同城市的饭店菜价大致相同,菜肴也没有太大变化。南北方的差异显著,但基本上只有基础的中式菜肴,且价格不高。2元钱能在饭店吃上一顿正餐,通常选择价格便宜的菜品。
比如,炒土豆丝、炒豆芽和摊鸡蛋等常见菜肴。这些菜做法简单,价格大约在1毛钱左右。摊鸡蛋是一道家常菜,鸡蛋液中可以加入韭菜、香椿等季节性蔬菜,油煎至金黄,外焦里嫩,味道鲜美。
除了炒菜,还有炖菜,尤其是炖猪肉、牛肉等。炖菜需要较长时间烹饪,因此价格相对较贵,约3到5毛钱。猪肉白菜炖粉条是北方常见的传统菜肴,粉条、粉皮和白菜是常见配料,这道菜一直是许多家庭宴席上必备的。
烧菜则更多出现在南方,如红烧肉、红烧鱼等,这些菜需要先煮熟,再烧制,烹饪工艺复杂,价格与炖菜相当,也在5毛钱左右。地三鲜是北方的传统佳肴,由土豆、茄子、青椒组成,酱油和糖的调味使这道菜口感丰富,备受喜爱。
如果是要小酌几杯,凉菜就不可缺少了。拍黄瓜、西红柿拌白糖、皮蛋豆腐等凉菜,制作简单,价格便宜,素菜大多在1毛钱左右,荤菜则在2到3毛之间。
70年代的饭店菜品质量较高,所有菜肴都是厨师手工制作,从切菜到炒煮,工序全靠人工完成,菜品味道与厨师的手艺息息相关。调料种类也不如现在丰富,主要依靠盐、酱油、醋等简单调味,味道清淡。各地的地方特色菜品也是一个亮点,四川菜、湖南菜、上海菜等,风味各异。
在70年代,2元钱足够2到3人去饭店吃一顿丰盛的饭菜。如果是两个人,可以花1.5元点3个荤菜、3个素菜,再加1毛钱的主食;三个人则可以点更多的菜,甚至喝点酒。
总体来说,2元钱在当时是很不错的消费,能让一家人或者几个朋友享受一顿实惠又美味的饭菜。如果能回到70年代,我一定会点上猪肉白菜炖粉条、地三鲜、摊鸡蛋,再来一些凉菜和酒。
发布于:天津市盛达优配-股票正规平台-股票上的杠杆-股票如何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