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雨后,城市绿化带、公园、农村田地里各种野生蘑菇破土而出,宛如自然恩赐的美味。然而这份“馈赠”背后,藏着危害健康的陷阱——误食毒蘑菇,正成为夏秋季最凶险的“餐桌杀手”之一。毒蘑菇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毒性强,毒性成分复杂,目前没有治疗毒蘑菇中毒的特效药,毒蘑菇中毒后死亡率极高,居各类食物中毒后死亡率之首。近期已经发生多起由于采食野生蘑菇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1
常见的毒蘑菇中毒症状
1.胃肠炎型
剧烈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2.肝肾损害型
早期可出现明显的胃肠道症状,之后出现明显肝肾功能损伤。病情严重者可因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和(或)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3.神经精神型
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如兴奋、狂躁、幻视、幻听等,并伴有胃肠道症状。
2
展开剩余86%毒蘑菇中毒的后果
1.有的毒蘑菇中毒虽然不致命,但是导致的误工、误课,影响正常学习和生产。
2.有的毒蘑菇中毒患者虽经抢救保住了性命,但是却留下肝肾损伤的后遗症,背上沉重的医疗负担。
3.严重的毒蘑菇中毒或拖延治疗可能导致家破人亡的惨剧。
3
毒蘑菇中毒怎么办
1.立即用指头或筷子压舌根催吐,然后口服温开水反复催吐2~3次,直至吐不出食物残渣为止。
2.催吐的同时联络急救中心,或在催吐后将患者送医,不要因为症状较轻或症状没有恶化就不去医院。
3.保留食用过的毒蘑菇,以便确定中毒原因,告诉医生可能是毒蘑菇中毒,便于针对性治疗。
4
部分常见有毒野生蘑菇
1.大青褶伞
距离我们最近的毒蘑菇,公园、草坪、菜地、路边草地、荒地都可见到。伞褶幼时呈白色,长大后呈浅绿色至青褐色或淡青灰色,掰开或损伤后,青绿色越发明显,有戒指状菌环。可引起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包含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时,因电解质丢失、失衡可致肌肉痉挛,脱水严重可致全身循环功能障碍。
大青褶伞
2.肉褐鳞环柄菇
是城市中风险非常大的一种毒蘑菇,喜好生长在城市的绿化带中,特别是在松柏、杉树树林中的草坪上,是日常宣传中不起眼的致命菌,居民容易放下戒备的心理去采摘。小个子(菌盖直径2.5~6cm),头长草(菌盖上有褐色鳞片),腿长毛(菌柄上有褐色鳞片)。它含有鹅膏毒素,可以造成急性肝损害,甚至多器官衰竭,是名副其实的“小个子大魔王”。
肉褐鳞环柄菇
3.黄斑蘑菇
常生长在树脚下的枯枝和落叶上,黄斑蘑菇中等或较大,特征是受伤后变金黄色,菌柄基部稍膨大,有菌环。它含胃肠道刺激物,食用后引起头痛及腹泻等症状。
黄斑蘑菇
4.鹅膏属
常长在山区、景区的树林中。鹅膏属的一些种类(如致命鹅膏、欧式鹅膏、灰花纹鹅膏等)是常见的剧毒蘑菇,是中毒致死率最高的一类毒菌,误食毒菌中毒死亡90%由鹅膏属所致。它们的基本特点:长有“菌盖、菌环、菌托”。它们含有鹅膏毒肽,可造成严重的肝肾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鹅膏属
5.鬼伞属
鬼伞幼时通常较小,成熟后会自溶为墨汁状,含有毒性成分鬼伞素,鬼伞素和酒精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因此食用鬼伞后48小时内饮酒都有可能使人发生面部潮红、呕吐、心悸、头痛等不良反应,毒性成分服用量过大时还会使血压下降、心肌梗死,严重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鬼伞属
5
民间鉴别“土方法”不可信
误区1: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
根据颜色与形状不能简单区别蘑菇是否有毒。在多次引起中毒的肉褐鳞环柄菇和大青褶伞颜色都不鲜艳,长相“朴素”。
误区2:长在潮湿处或家禽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
干净的树下一样可以长毒蘑菇,比如肉褐鳞环柄菇可以长在松林中,大青褶伞可以长在菜园、草地中。
误区3:蘑菇跟银器、生姜、大米、生葱、大蒜一起煮,液体变黑有毒,颜色不变则无毒。
“银针验毒”是小说和电影中的情节,蘑菇毒素多为生物碱不能与银器等物品发生反应。
误区4:有分泌物或受伤变色的蘑菇有毒,反之则无毒。
有不少毒蘑菇受伤后不分泌汁液也不变色。
误区5:被虫咬过的蘑菇没有毒。
许多剧毒的蘑菇是昆虫的美味,会留下虫咬的痕迹。
误区6:蘑菇煮熟就没有毒了。
毒蘑菇毒素性质稳定且耐热,一般烹调方法无法破坏,加入其他调料如大蒜、生姜等,也不能破坏毒素。
误区7:我以前年年在这棵树上采蘑菇都没有毒,现在也不会有毒。
曾发生一家三口毒蘑菇中毒,就因为他们前一年在同样的地方采食相似的蘑菇,没有出现问题,第二年照样采食却中毒了。
6
守护生命,请牢记“三不”铁律
1.不采摘!
远离野外一切蘑菇,无论公园草地还是深山老林。美丽≠无害,朴素≠安全。
2.不购买!
路边摊、非正规市场的“山珍野味”无保障,风险极高。
3.不食用!
亲朋赠送的野生蘑菇,坚决婉拒。别让情面成为毒药的帮凶。
最鲜美的“山珍”,永远在正规市场的货架上。扩散提醒身边人,不采、不买、不吃野生蘑菇——这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坚实的守护。
转自:淮安疾控
来源:紫金山新闻
发布于:北京市盛达优配-股票正规平台-股票上的杠杆-股票如何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