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于荣光诞生于北京,他家就是京剧世家,他的父亲于鸣奎是当时的京剧名家,还是裘盛戎大师的徒弟。在这样的环境下,8岁的于荣光就开始学唱京剧,从小就开始了艺术之路。
于荣光11岁时,凭借出色的天赋考入北京风雷京剧团,专攻武生。尽管他是团里最小的演员,身材矮小,但他从未放弃。严苛的训练并未击垮他的意志,每当被师傅用藤子棍打得皮开肉绽时,他都咬牙坚持,暗自发誓要成名成角。
于荣光为了提高跟头翻的高度,剪下土来垫自己的身体,不断重复练习,直到新翻的土变得非常硬实。他为了增强腿部力量,使用滑轮将腿举到与头齐高的位置,坚持独立一个小时。
在寒冷的冬天,他和其他孩子们在院子里练习拿大顶,其他人只练10分钟就结束,但他却坚持了半小时,练得鼻涕眼泪糊满了脸。
于荣光深刻回想起那段经历,他感慨不已:“学京剧可真是太辛苦了,电影《霸王别姬》里梨园学艺的那点苦根本不算什么!”他就是凭着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从一个小龙套逐渐成长为独挑大梁的主角。
展开剩余90%他的工资也从每月16元涨到了32元,逐渐站上了舞台的中央。
于荣光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演员。在他20岁时,就被评为国家二级演员,并获得多个青年武生大奖。他主演的经典曲目,如《长坂坡》、《伐子都》和《杜鹃山》在京城引起了轰动。
每次演出都一票难求,粉丝们更是热情高涨,常常在剧场外排长队等待签名。
这段梨园岁月的艰苦历练了于荣光的艺术功底,更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这种坚韧和毅力为他日后在影视圈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成为他应对人生各种挑战的强大后盾。
在1982年的冬天,于荣光带着对电影的美好憧憬,挑着一篓子&34刀枪棍棒&34,踏上了南下香港的火车。他心怀期待,仿佛自己就是武林中的一代新人。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狠狠的一击在《木棉袈裟》的剧组里,他没有得到任何人的重视,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
在寒冷的冬夜里,于荣光饿着肚子,穿着单薄的衣服,在镜头前飞踢旋转,时而冷得发抖,时而被要求表现得热情洋溢。更糟糕的是,他还必须应对难懂的粤语。
一时间,他愤怒地想:&34这哪是人干的活儿?以后再也不拍戏了!&34
然而,当电影上映后,于荣光被电影的魅力征服,他看到银幕上的自己飞檐走壁,英姿飒爽,他曾经的誓言也被他抛到九霄云外。
从此,他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2年,于荣光在北京完成了最后一场《挑滑车》的表演后,正式告别了戏曲舞台。他泪眼朦胧地开始了影视之路。初到香港,他面临着语言障碍的挑战,但凭借着不懈的努力,他很快就在影坛崭露头角。
于荣光以其敬业精神和拼命三郎的作风在香港影视圈获得了极高的赞誉。他几乎不用替身,而且敢于挑战武术指导都不敢尝试的危险动作。
在《超级计划》中,他在简陋的保护措施下从8楼跳下;在《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中,他因威亚断裂从5米高处摔下;在《海市蜃楼》中,他在悬崖边打斗,在沙地里飙摩托车,全程都没有使用替身。
他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让他获得了“亚洲史泰龙”的称号,也让他在短短10年内参与了近50部影视作品。他的形象坚毅,气质英武,无论是正派还是反派角色都能轻松驾驭。
尤其是他饰演的反派角色,常常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给爸爸的信》中,于荣光的演技堪称完美,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冷血杀手的形象。他在电影中设计了一些标志性的动作,比如每打完架就会整理衣装,还会不自觉地抽动脖子。
他在片中说的一句&34兄弟就是用来出卖的&34,至今让观众心有余悸。
于荣光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从京剧舞台成功转型到香港银幕,成为了功夫巨星,这段时期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并为他日后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5年,于荣光在事业上处于事业上升期,经人介绍认识了北京姑娘王玉苓。那时,王玉苓是一名普通的邮电职工,对待人和善。面对相亲对象是演员这件事,她有些犹豫。
然而,于荣光的一句&34我是找老婆,不是找明星,我们很般配&34,巧妙地打消了王玉苓的顾虑。
1986年,他们在北京低调完婚,次年,他们的儿子于子龙顺利降生,这个小家庭看似幸福美满。然而,婚后的生活并非想象中的甜蜜。
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发展,王玉苓毅然辞去工作,全身心投入相夫教子的角色。
由于于荣光的事业重心在香港,夫妻俩从新婚开始就长期分居两地。那时的于荣光事业心极强,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工作中,不仅忙于拍戏,还兼顾了多项副业,如开茶餐厅、开车行,甚至在凤凰卫视担任了3年主持人。
繁忙的工作让他无暇顾及家庭,所有的家庭重担都落在了王玉苓身上。
尽管身处美女如云的香港影视圈,于荣光并未忘记作为一家之主的责任,他承担起了家庭的所有开销,始终对妻子保持着忠诚。
这种行为给了王玉苓极大的安慰和信任,从未传出任何绯闻。
随着儿子逐渐成长,于荣光深深感到了对孩子的亏欠,并有意在演艺圈为儿子闯出一片天。然而,儿子对演艺事业并无兴趣,多次婉拒了父亲的好意。
这或许也反映了父子之间因长期分离而产生的隔阂。
于荣光和王玉苓表面上看起来出内外优秀、和睦相处,相依为命。于荣光在外打拼事业,王玉苓在家照看子女和孝敬公婆,看似合作无间。
然而,长期的两地分居,沟通匮乏且交流沟通不足,以及对家庭的忽视和关爱的不足,都在悄悄地侵蚀着这段婚姻的根基。
这段表面上看似美好的婚姻,实际上隐藏着诸多问题。于荣光虽然全身心投入事业,但他也在不知觉的情况下忽视了家庭的需求。
而王玉苓虽然一直做出无声的付出,但她内心深处感受到的孤独和委屈却在日积月累这些潜在的矛盾,为未来发生婚姻危机埋下了伏笔。
到了九十年代的末尾,香港的影视业逐渐走下坡路,于荣光非常敏锐地觉察到了大陆市场的巨大潜力,抱着对新挑战的无尽渴望,尽管当时他已有40岁,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北京,开始了他从演员到导演的转型之路。
1997年,于荣光自导自演的电视剧《平安事务所》获得了好评,这更加坚定了他转型做导演的决心。之后,他陆续执导了《钱王》、《一江春水》、《狼毒花》等多部电视剧,并获得了&34五个一&34工程奖、中国电视剧金鹰奖等重量级奖项,在导演圈站稳了脚跟。
即使转型成功,于荣光并没有放弃他的演员身份。2009年,他在高希希版《三国》中成功饰演了关羽,展现出他多年京剧功底和英武气质。
2021年,他还参演了热播剧《庆余年》,饰演神秘高手&34肖恩&34,再次证明了他出色的演技。
然而,事业的辉煌并未让于荣光忽视家庭责任。2003年,74岁的父亲于鸣奎被诊断出肝癌晚期。面对仅有半年生命的预言,于荣光与兄弟们决定隐瞒病情,用善意的谎言给予父亲希望和欢乐。
在接下来的7年里,于荣光尽可能地抽出时间陪伴父亲,并带他四处游玩,精心调理他的饮食。这份孝心让父亲奇迹般地活到了80岁。
然而,在2010年,父亲离世时,于荣光因拍戏未能见到最后一面,这成为他一生的遗憾。
在他事业的巅峰时期,于荣光不得不在工作、家庭责任和个人生活之间寻求平衡。由于他在同行中被评价为“十足的工作狂”,即使在休息时也常常谈论工作。
这种全身心投入事业的态度,无疑为他赢得了职业上的成功,但也让他在家庭生活中付出了代价。
2021年,演艺圈中传出一则震惊消息:于荣光与结婚35年的妻子王玉苓宣布离婚。这对曾被誉为模范夫妻的两位在耳顺之年选择分道扬镳,让众多粉丝和公众感到不解和惋惜。
据报道,王玉苓不仅向法院申请冻结于荣光的账户,而且还提出诉讼要求各自承担诉讼费。在曝光的离婚协议中可见,本案件的受理费高达12万多元,由此可以推断,他们夫妻俩分割的财产约为2500万元。
这一数字不仅体现了于荣光多年来的事业成就,也暗示了这场离婚背后可能存在的经济纠纷。
这段婚姻看似突然,但实际上是多年积累的结果。长期分居两地,缺乏有效沟通,以及家庭关怀的忽视等因素,都在悄悄侵蚀着这段婚姻。
王玉苓多年来一直独自照顾家庭和孩子,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孤独感而于荣光虽然一直洁身自好,但过度投入工作的态度,也让他难以兼顾家庭。
即使在离婚的困境中,于荣光依旧投身于高强度的工作中。仅2021一年,他就参与了《天龙八部》、《重启地球》等10部影视作品的拍摄和演出。
这种工作狂的状态,可能正是导致婚姻破裂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场离婚不仅对于荣光个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引发了社会对现代婚姻关系的深度思考。成功的事业是否一定要以牺牲家庭为代价?怎样才能在追求个人价值和承担家庭责任之间找到平衡?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发布于:江西省盛达优配-股票正规平台-股票上的杠杆-股票如何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